連接三爪子坑路和明燈路的瑞峰橋,有著輪拱鋼構的外觀,造形優美。
2019.04.14逍遙遊首次安排的路線~侯硐小粗坑越嶺九份的懷舊山路~小粗坑古道。
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猴硐遊客中心
每次登山出發前都會非常注意天氣狀況,周末下了一場雨,氣象報告
週日下雨機率90%,讓人心情七上八下。
嘿!到猴硐煤礦博物園區,無雨、陰天,涼爽,登山好預兆。
住在台北的同伴,直接開車到遊客中心和大家會合。
小粗坑古道由[天天](舉手者)提供的登山路線,她的行程預告文情並茂,
小粗坑古道曾有過一段黃金歲月,也是從猴硐到九份的一條越嶺道。
會長勉勵,希望每一次的行程大家熱情參加,達到休閒健身目的。
大家很認真地聆聽領隊說明的路線和注意事項,行進隊伍中都有嚮導
帶領、指引,行程輕鬆,注意安全、只進不退,不走回頭路。
小粗坑古道登山口
小粗坑古道導覽圖 ~登山口~ 經過小粗坑溪橋~ 第二道鐵橋~
福德宮~聚落~小粗坑分校遺址~粗坑口山 ~山神廟~小粗坑峰頂。
從登山口開始是一段緩上坡林蔭步道,來到第一座溪橋。
喜歡跟著主人到處登山的小小狗,對周邊環境都充滿好奇心,身形嬌小四肢靈巧。
古樸又懷舊的步道,3月20日來踏查時,陽光普照,路旁小野花和
杜鵑花綻放,清新優美。
古道全長2.5公里,沿途有明顯的指示樁。
鋪設得很好的石階步道,一路上坡。
拱型鐵橋
步道往右,行一分鐘可看到福德宮~昭和8年(民國22年)建造。
綠蔭森林自然步道緩緩好行
寬廣的平台,旁邊的大樹樹根盤根錯節延伸,幾乎佔領了廢棄平台的大半空間。
平台原地小休息
過小橋,溪澗流水清澈。
石塊堆砌的駁坎和階梯,遙想當年鋪路的艱辛,山居回家的路,爬啊爬!
注意看這石板階梯,每一階都有防滑的印記!
別管一路上數不清的石階, 就是一步步往上走。
小粗坑聚落叉路口~因金礦的發現而形成的礦業小聚落,在採金全盛
時期,聚落的住民約200餘人。
這一棟石砌民居保存得相當完整,屋前有圍牆石桌椅,雖然門窗深鎖。
周邊環境還算整潔,應該有後人加以整理吧!。
聚落遺址
從分班遺址可通往粗坑口山,這次很多同伴都沒有走過來,有點可惜。
小粗坑分班遺址,當年小粗坑設有[小粗坑分班],學童在此完成一、二
年級的學成後,再回到校本部繼續學習。 分班設備小,只有一間教室和
一位老師,因此採一、二年級複式教學,教室旁及是老師的宿。
現在看到的當年迷你學校,已經傾頹淹沒在雜草藤蔓之中了!
前往粗坑口山小山徑途中,見一廢棄的小小土地公廟。
粗坑口山海拔305公尺,有一顆[台陽六三號]基石。
踏查時我們有進來探看
回到聚落遺址叉路口左邊駁坎之上是[ 豪宅],似佛家人清修之地,
山神廟小憩片刻
百多年有歷史的山神廟,曾是採礦人的崇拜信仰 ,心靈的寄託。
斑駁的解說牌:原供有戴官帽的山神金身 ,為在金礦停採人口外流後,
亦不知所蹤。現僅存石雕神像,繼續守護著風華不再的礦山。
高處林間大空隙展望良好,俯瞰山下景色,右邊是瑞猴公路,中間是
員山子分洪道,左邊鐵路雙隧道口。(踏查時拍攝)
小粗坑峰頂登山口,110公尺處。山徑狹小雜草叢生,路滑小心行。
小粗坑峰頂,海拔485公尺,山頂腹地狹窄,台揚六二基石。
天氣不佳,有霧氣瀰漫。
小粗坑登山口鞍部斜坡處設置有休息座椅,和寬廣的視界。
踏查時天氣超好,九份山城、雷霆鋒、基隆山歷歷在目。
雖然四顧茫茫,但沒有下雨,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!
已接近中午時分,這裡已是最高點,但行程還沒有到終點,大家在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