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蘭嶼的最後一天,大家自由活動,我們選擇到蘭嶼氣象站看看。
蘭嶼有兩條公路,一條是環島公路,一條是中橫公路,可以通往蘭嶼氣
象站。上氣象站的路彎路多又陡斜,為了安全,大家把機車停在路口,
步行上山約20分鐘左右。
沿途可見有著熱帶雨林的豐富植物生態和軍艦岩
灌木叢中百合花探出來享受陽光的洗禮
蘭嶼氣象站白色的建築位在最高處,邊坡上的百合花正恣意地綻放。
早上只有我們騎車過來,熱心的遊客幫我們拍下到此一遊。
蘭嶼氣象站在日治時期就已經存在,在當年設置時作為加強颱風的觀測。
這一棟白色建築物是風力塔和辦公室合一的建築。
根據紀載:二戰期間測候 所曾遭美軍飛機侵襲毀損,於戰後修復,經過
數次的更名,在1989年8月1日正式名為[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蘭嶼氣象站]。
主建築後方還有數棟的建築物
氣象站海拔324公尺,有一片寬敞的綠地、石桌椅可供休息賞景。
制高點的氣象站,視野360度的寬闊,蘭嶼部落、優美的海岸線一覽無遺。
這些儀器都是氣象觀測的大功臣
連百合花也是物體觀測的主要角色呢!
氣象站周邊沒有高大的樹木遮擋視線,只有草本植物和矮灌木叢圍繞。
所以成為觀賞日出或觀星的最佳所在。
看到不常見的植物,先拍下再搜尋。原來是大戟科的圓葉血桐。
原產地:菲律賓、蘭嶼。有著盾形葉,和紅色長長的葉炳。
這是三角點嗎?已經破損,快被雜草淹沒了。
在氣象站短暫的停留,下山的時候才看到同伴上山來。
回到環島公路 ,看見有生態步道的指示牌,我們繞進園區瞧瞧。
這裡是[紅頭森林生態教學園區步道],前面步道平坦寬敞,我們走了
一小段。林間步道只遇見一位拍飛羽的女士,有聽聞鳥雀聲鳴唱,卻
少見鳥蹤,她說這次的收穫很少。
其中一條生態步道是下切到溪谷的石砌路,徐爸的腳傷不適合走。
回來搜尋發現是一處非常適宜探索的秘境,溪谷、鐘乳石和天然洞穴。
可惜我們當時無緣一見。
我只拍到一隻在高高枝頭鳴唱的鳥,拍飛羽的女士告訴我們牠是
[棕耳鵯],最大的特徵是耳羽棕色,是蘭嶼的留鳥。
我認識的鳥類有限,拍鳥的機會少,還真謝謝她讓我認識這種鳥。
回紅頭部落時,看到一處水泥斜坡下有一個 碼頭,往下騎過去看看,是龍門港。
龍門港曾是運送核廢料的專用碼頭,現在已經功成身退。
龍門港的水色呈寶藍色,非常的漂亮。港中停留許多的小船、小遊艇。
我們再一次繞了蘭嶼半圈,看海,看飛鳥,做最後的巡禮,
下午就要搭船回台東囉!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