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智慧語錄]:忍氣者必能和諧,忍苦者必能甘美。
早上6點我們從桃園出發時,天空陰灰還飄了些雨絲,有點擔心單車活動會下雨。
抵達三坑生態公園雨停了,這下子放下心。
三叉路口往左往右?看到徐爸在路口等候,停下車來。
原來左邊的天空出現了彩虹,總是看不厭的彩虹。
本來想跟著徐爸騎到鶯歌段自行車道,但是我技術不好速度慢,怕拖累了徐
爸前進時間,識相一點乖乖聽話,騎短程的吧!
經過田野早批的覓食鷺鷥聚集道路旁田中,聽到人聲車聲瞬間飛到遠處。
徐爸為了要騎到鶯歌和在鶯歌陶瓷館的同伴們會合,替ㄚ麥帶路到橋頭,他快騎
到鶯歌,我慢慢騎到大漢溪停車場等大家。(下坎二號橋)
飄來陣陣的韮菜香,原來韮農早已辛勤採收韮菜,一車車來回將採收成果送回家
整理,然後運送到蔬菜市場。
這一大片的韮菜田是大溪鎮的韮菜專業種植區,大漢溪的河階地形水質好、土壤
肥沃,因此韮菜的生長品質非常優良。
10月初是韮菜開花的季節,看過很多朋友拍攝的韮菜花田雪白盛況,趕上花況的
尾聲,也算是一償心願。
鄉下長大的人不是沒有看過韮菜花,一般家庭不會種這麼大的面積,又任由它們
恣意開花啊!
純白的韮菜花也有小巧細緻清新的美
單車道分為主線和支線,道路沿線的標線、里程點樁、導引標誌、方向距離等
都標示得相當清晰明確,讓乘騎動線有順暢也有不同的身心體驗。
原始品種的韮菜香味濃郁,韮菜的生長特性一年四季都可循環採收,持續時間長
達十八個月,經濟效益大喔!
台灣欒樹路段
道路是車道與自行車道共用,用路人都能互相尊重禮讓,和氣共享得到各自的需求。
民家庭院的美人樹正是花開正豔時刻
崁津大橋在望,ㄚ麥沒有偏離路線,欣喜中。
自行車道還有一種香氣的來源,深深吸一口香氣回味一路上。沒有想到短短幾公
里的路線,ㄚ麥竟然可以混了一個半鐘頭,可真是逍遙過頭囉!
原大溪橋興建在民國23年,以鋼吊索式橫跨在大漢溪上,曾有[崁津歸帆]的美
稱。因賀伯颱風的肆虐而沖垮,之後在政府相關單位的重建下,以仿日治時代
大溪古吊橋造型建造,橋頭入口處為老街牌樓造型,橋面裝飾小型立面牌樓,
古典優美風情重現,成為當地居民外地遊客散步觀景的最佳景觀橋樑。
記憶回到數十年前的青春年代,河水豐盈可以停舟划船,河流上泛舟曾有過甜
蜜的時光。年華不再顯老態,河床裸露的岩床也是經年累月沖蝕的痕跡斑斑。
大漢溪上最美的弧線崁津大橋
好不容易遇到了提前到來的同伴,他們繞從三坑二路過來。
拜託一位散步的漂亮年輕女孩幫我們拍照,在橋上留影第一回哩!感謝哪!
等待的時間裡, 在比較早的時間橋上行人少,和同伴在橋上來回騎了幾次,第一
次騎在大溪橋上的感覺很棒喔!